出租车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回复: 0

细胞系开发ELISA试剂盒标本保存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4 2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胞系开发ELISA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特异性抗人 IL-1α 单克隆抗体预包被在高 亲和力的酶标板上。酶标板孔中加入标准品、待测样本和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经过孵育,样本 中存在的 IL-1α 与固相抗体和检测抗体结合。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HRP)。洗涤后,加入显色底物 TMB,避光显色。颜色反应的深浅与 样本中 IL-1α 的浓度成正比。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在 450 nm 波长(参考波长 570 - 630 nm)测定吸 光度值。
  人白介素ELISA试剂盒标本保存中的几个问题:
  一、标本保存不当
  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标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在间接法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如一天以上),有时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减弱,亦可出现假阴性。为克服上述干扰,ELISA测定的血清标本宜为新鲜采集;如不能立即测定,5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存放于4℃,1周后测定的血清标本应低温冻存;冻存后融解的标本,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合后再测定,但混匀时应轻柔,不可强烈振荡。
  二、标本溶血
  由于各种人为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均可因红细胞破坏溶解时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会导致非特异性显色,ELISA试剂盒干扰测定结果。为克服上述干扰作用,标本采集时必须注意避免溶血。
  三、标本凝集不全
  在没有促凝剂和抗凝剂存在的情况下,正常血液采集后1/2~2h开始凝固,18~24h*凝固。临床检验工作中,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此时的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这类情况于次日复查时因血凝已*,血清中不再有纤维蛋白原存在,故复查结果变为阴性。为避免上述干扰作用,解决的办法是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
  四、标本管中添加物质的影响
  抗凝剂、酶抑制剂及快速分离血清的分离胶等均对ELISA测定有一定干扰作用。
  五、标本受细菌污染
  因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因此,被细菌污染的标本同溶血标本一样,亦可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而干扰测定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点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本论坛上所有言论为个人所为,不代表论坛观点!

小黑屋|手机版|出租车论坛 ( 鄂ICP备17023530号

首页
|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993号

GMT+8, 2024-6-17 14:03 , Processed in 0.0686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