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0|回复: 2

从行业口语看地区行业文化及其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0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上有一位朋友写了一篇题为《浅谈文化》的文章,对人很有启发性。作者从各国各地区国旗图案的不同,道出了“文化”一词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习惯,然后以一种固有的形式表示出来(比方说国旗图案),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是的,文化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是人的一种认识观。她的形成从来离不开地区的风俗,无不反映当地人们对世事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本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性,更能窥见人们的思维方式即文化的新与旧的差别。我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作者从各国国旗图案形状的不同道出了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能不能从地区口语习性的不同来看出租车地区文化及其发展现状呢?      通过媒体信息了解到,我国北方的出租车人士称载客叫——拉客,司机向出租车公司每月上缴的租金叫——车份儿。武汉称载客叫——带客,司机向公司每月上缴的租金叫——租子。就是两个地区的媒体说法也与本地区的说法保持一致。武汉的交通台的主持人从来不会称本地出租车公司的租金叫“车份儿”,我想,北京交通台的主持人也不会称租金叫“租子”。一个“拉客”一个“带客”;一个“车份儿”,一个“租子”,两个地区,两种口语习性,也是两种文化。从中可以看出本地区的出租车文化概念发展与否的内容。      我们从用字用词上说起,在出租车行业,“拉”字和“车份儿”一词都带有旧时代的烙印,即旧文化,它出现于二、三十年代北京上海人力车行业。那时的中国还没有人力车行业。洋人来了,就将这种当时新的行业文化概念带给了中国,可以说从那时起,行业的西洋文化登陆了中国,也填补了当时中国行业文化的空缺,所以当时洋人的这种文化概念也就让中国人接收了。        旧时代,人力车从业者向车行(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公司)租借人力车,每月向车行上缴一定的费用就是“车份儿”,称载客叫“拉客”。新时代来临,北京等地区仍然沿用旧称,不能不说北京等地区的人们的出租车行业在概念上还没有脱离旧时代,起码在概念文化上没有大的发展与变化,没有创新,行业的文化概念、模式等还是沿用旧时代的一套。      在旧武汉,人力车工人向车行上缴的租金不叫“车份儿”,叫“份子”,载客也叫“拉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武汉人明显的抛弃了旧时代的烙印,改“拉客”叫“带客”,“份子”叫“租子”。不得不说这是武汉人在文化概念上的一个突破与创新,不管武汉市现行行业的管理模式如何,现行行业是否走在全国的前列,起码,武汉人在行业的文化概念上比北京等地区进了一步,也说明武汉人在思维方式上求新求变的思维性较强。      事物是发展的,社会总是进步的,文化也跑不出发展与进步的规律。旧时代走向新时代,人们的文化观念应该有所发展,新事物总是要代替旧事物,如果没有新文化出来代替旧文化,那么人们在文化概念上只能沿用旧的,社会的发展就没有进步可言。从这样一种推理上可以看出北京等地区的人们有点保守,没有创新的精神。武汉人就不同,行业口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汉人的思维易于开拓求变。      保守等于落后,这是永恒的道理。北京人在思维方式上的保守并不代表行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也保守,决定一个地区行业的兴旺与发展,必竟要看管理者和从业者,如果两者在思维方式即文化上匹配,那么,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是无穷的。否则,生产力的发展将受到阻碍。      我们在这里也不能承认现行北京等地区的出租车模式在中国的出租车行业有着其先进性和科学性,起码(特别是北京),她也处在一种摸索中,其管理者正在摸索一条适合北京特色的管理模式。我们只能翘手以盼,绝不能以此为真经。      同理,我们说武汉人在思维方式上优于北京等地区,并不能表示我们的出租车行业的管理者的文化也优于北京。应该承认,在出租车这个行业里,武汉是落后了。追其根源,我认为,我们落后不在从业者,而在管理者。管理者的文化概念没有跟上武汉人的开拓思维这个文化特点。      我们纵观现在武汉的出租车现状:在管理上还是金字塔式的,模式上与全国大多数城市靠齐,也以统包统收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武汉人的特点追求一种变化和创新呢?为什么不打破陈旧的管理模式,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呢?      其实,武汉人既然有求变思维的文化习性,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很好的利用一下,因地制宜,来一次变革。路总是人走出来的,我们武汉人没有必要今天学上海,明天学深圳,我们有我们的文化特点,应该走出一条适合武汉人的管理模式来,让别人也来学一回武汉。      现在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谁先变谁就走在了前列,作为武汉的行业管理者,在管理的文化概念上也应该与武汉人的文化特点相合拍才对,否则将碍挡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用陈旧保守的管理者来管理善于开拓思维的从业者,无异于让一个愚蠢的人来管聪明人,保守人管开放人,聪明人最后必将成为愚蠢人,这岂不是一个大悲剧。      从这次为海啸捐款一事可以说明问题,管理者口口声声追求行业的精神文明,当需要社会显示精神文明时,从业者却自发的走了前列。如果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只能说明武汉的管理者在文化层面上远远落后于从业者,今后还有什么底气去倡导行业的精神文明?      要知道,中国与日本相比较,落后的分水岭在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改革变法的彻底性。而当时中国的清朝政府由于过余保守与顽固,变法流产,导至两国文化的落差。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由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文化决定发展,文化的落后,也决定社会经济的落后。这一点早已为世人认同,也是中国落后于日本的根本所在。      所以,我们呼吁,武汉的行业的管理者们应该认真反省,加强自身文化的修养,及时跟上武汉人的文化特色,否则,你们管理者累,从业者也累。        附: 浅谈文化    作者:坏蛋  (发表于本论坛司乘日记栏目)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提到“文化”一词,比方说,床的文化,吃的文化,某某人有文化,有知识等。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在我以为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习惯和立场。四川人在吃的习惯中喜欢辣,江浙人却喜好甜,山西人喜爱酸醋,这都是对吃的一种爱好和习惯,也是人们对吃的一种思考然后通过“吃”反映出来。人们有了喜欢辣的想法才有所行动,我们说这是吃的文化,也是吃的一种思维方式。      再用国旗图案说。东方人钟情于曲线,西方人却是直线。日本是太阳旗,圆的;韩国是八卦旗,也是圆的;中国是圆形摆放的四个星,也有圆的因子,这都是曲线组成的图案。而西方不同,英国是米字旗,美国是星条旗,法国等国基本是以方形的色块组成国旗图案,它们都是直线为基点。从线型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点。也就是说从中看出这个地区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曲线的圆是质点围绕圆心作等距离的运动,这个质点无论如何运行,总是跑不出圆周的范围。质点在曲线中保守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东方人的含蓄,内向的文化特点和思维习惯,既使刚,从中也充满了柔。所以东方人多半总是被人欺压,被人侵略。东方的日本有过侵略的历史,但他只仅仅在东方而已,没有像德国那样侵略的眼光在世界。      而西方人的直线又是什么特点呢?直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任何一方无限延长,它没有终点,总是向外延伸。所以西方人有豪爽,奔放,外向的文化特点和思维习惯。它们总是向外扩张,向外发展和侵略。近代西方列强,特别是英美等国的强权政治和军事侵略就是很好的说明。英美等国可以从欧洲打到非洲,把军事基地可从亚洲建到大洋洲。这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为中国设计国旗的人,他首先是生活在中国,中国文化的习惯所决定的环境,使他形成了一种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中国文化的底蕴已经牢牢的在他的思维中打上了烙印。所以在他设计国旗时不自觉地吻合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自然而然的能得到全体中国人的认可,所以中国的国旗就产生了。同理,西方人在设计本国的国旗时也是不经意地把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习惯柔和其中,国旗也是以这种方式而产生。      在国旗图案中,东方的曲线和西方的直线,我并不以为只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规律,既使有特殊性,是不能代表普遍性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的形成不是人为的规定,是一种规律发展的结果。虽然各有不同,但各有特点,跑不出大的范围。      其实,一个人的文化也是如此。我们读书学习,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1+1等于多少,其实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你向数多的方向思考,不要向数小的方向思考。至于精确的结果等于2是知识一词的范围。即1+1=2,方向是文化,得数是知识。一个人在路上行走,遇到坑如果他有关于坑方面的文化和知识,他会绕道走,但不会改变方向。我们学习某一个专业知识,是学的一种经验,前人从事这个专业的一种科学,合理的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      所以说文化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习惯和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9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有可读性,应该把它顶起来。[em02][em06][e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6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点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本论坛上所有言论为个人所为,不代表论坛观点!

小黑屋|手机版|出租车论坛 ( 鄂ICP备17023530号

首页
|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993号

GMT+8, 2024-5-19 04:25 , Processed in 0.0576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