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p 于 2019-7-24 11:58 编辑
自网约车问世以来,出租车的矛盾被空前被激化。如实地说,网约车之前,国内就存在黑车,而且数量不少。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商机,随着网络的发展,整合黑车市场,引入规范管理,便成网络大亨的大作。 打着资源共享的理由,昔日的黑车以网约车身份便走上前台。 黑车穿上网约车的外衣,再绑架社会乘客,给自己打上不以非营利为目的,顺风车减少出行成本等为晃子,就明目张胆的行于客运市场。 某顺风车平台相关人员做宣传时曾说,顺风车都是私家车,只赚油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受客运管理。 的确,网约新证鼓励顺风合乘,让市民减少出行成本。这本来是个好事,可现实却把好事变了味。滴滴顺风车屡屡 出安全事故,于是社会对顺风车表现出极大的质疑。 网约车属营运车,为安全起见,网约新政规定从事营运服务车辆,使用年限为8年。私家车不可能为此缩短自己车辆的使用年限,于是顺风车给自己打上非营运性质的标签,各地的客运管理机构就有些缩手缩脚了。 顺风车司机把三名不相识的乘客从甲地送到乙地,假设油耗是10元。三名乘客共向司机支付10元,这是司机的油钱,不包括车损。 假设一:中途出了交通事故,司机有没有责任赔付? 假设二:三名乘客为失物发生纠纷,司机是否有责任义务担付一定的责任? 顺风车只着眼油耗成本,也就是说,司机的行为没有丝毫盈利,从法理上来说,如果司机有赚的,把赚的钱作为赔付基金,这个说得过去。现在司机没有盈利,拿什么去赔?就算按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学原理,劳动力成本不仅包括劳动者自己的生活成本,还包括劳动者家庭,孩子教育等费用,这都是再生劳动力的成本。顺风车行为只帮加油站赚钱,司机作为劳动者的再生劳动力成本哪去了?他拿什么去赔? 从责任的角度来说,顺风车只是一个好看而根本摸不着的镜中花,用作欣赏可以,但不可当真。 武汉出租车业内人士提出思考,顺风车该谁管理,乘客要投诉找谁?找网约平台吗?平台只是一个商业运作机构,并非行政管理机构。既然是商业机构是以商业运作为前点,社会公共效益欠缺。目前,对顺风车的理论定位似乎超前。 网约车的兴起,顺风车是主力,因为顺风车打了非营运的擦边球,使网约车队伍大量出现无证的情况,你说他是黑车吧,他有不以营利为目的,鼓励合乘的帽子。你说他是合法的吧,他无证经营。这样一来,给地方出租车管理出了道难题。 就以上假设的案假,本来,三名乘客需要叫三辆出租车,现在因为有顺风拼车,三名乘客只需一辆,这样客运资源就减缩了,出租车司机当然不干了。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顺风车其实就是打着网约车旗号的黑车,如果要其规范化,它还需要突破责任和管理这两个颈瓶。滴滴顺风车连续出的安全事故全为无证的顺风车。如果按交通部要求清退无证车辆的话,网约车还能走多远?
|